欢迎来到中国家具报道

中国家居行业 会面临倒退的风险吗?

半月谈 | 来源: | 2020-03-11

中国家居行业过去发展的规律是,简单复制,快速增长,像细菌的繁殖生长一样,因为包括现在的全屋定制等各种业态在内,都存在严重的基因缺陷。因此,中国家居行业正在进入全面基因修复期,一场大变异、大变局、大变革正在来临。

来源:作者 付双成  家具周刊


倒退风险正在逼近—— 中国家居行业基因缺陷亟待修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节后企业开工普遍都要推迟十多天,或更长一段时间,这对于大多数家居制造企业而言并不会增加太多负担,因为家居行业制造企业多为计件薪酬制,春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属于“淡季”,节前都是早放假,节后晚复工,这段时间由于没有产品生产,大多数员工是没有薪酬的,即便是有,也是拿出计件工资应得的一部分推迟发放,合理规避国家政策的手段而已。所以企业订单多,假期就短,订单少,假期就长,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

去年,家居企业普遍经营状况欠佳,今年春节假期也就放假早,开工晚,所以说,目前这个“特殊的”的长假不是造成企业更加困难的主要理由,只是雪上加霜罢了。在这个“特殊的”长假里,大家都没有闲着,忙着在网上“充电”,在线学习、在线营销、在线讨论等,一片繁忙的景象,这是我国家居行业从未有过的风景,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了。

事实上,我国家居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发展势头,最高时年增长达30%以上,近几年有所回落,但也在10%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速。高速发展态势下,大家都忙着挣钱,无暇思考,也很正常。但是未来的家居行业发展,需要更多智慧型,而不是蛮干型的企业。所以,静下心来多些学习和思考,才是行业的生存之道。

我国家居行业不仅是“产能型”的,也应该是“智慧型”的,不仅要大,更要变强。因此,特别需要新的突破,新的解决方案,需要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当下的困境,也许就是推进中国家居行业变革的最佳动力,因为被困境逼迫的变革,才更有原动力,也是最彻底的。

诚然,我国家居行业相对于过去,产量和品质都提升太多了,但以全球化视野评判,我国家居行业还处在世界的中低端位置,高端家居产品及服务仍为欧美企业所掌控。

中国家居行业过去发展的规律是,简单复制,快速增长,像细菌的繁殖生长一样,因为包括现在的全屋定制等各种业态在内,都存在严重的基因缺陷。因此,中国家居行业正在进入全面基因修复期,一场大变异、大变局、大变革正在来临。


一、“产业升级,内转外移”冲散了中国家居行业


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的“产业升级,内转外移”,现在总结分析看,在这一波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大部分企业被推着走,丢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因为产业升级的理由,被迫的外传内移好像并没有给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反而使大部分企业陷入了困境。

1、“外转”方面

以标志性的事件开始,2003年,美国对中国木制卧房家具提起反倾销调查,涉案贸易金额达330多亿元人民币。受此“黑天鹅”事件的强烈影响,在大陆以出口美国为主的台商家具制造企业在2007年前,90%以上转移到了越南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后,大量的大陆民营企业才陆陆续续去越南考察,准备向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转移。可这个时候,因为美国的大量家具海外采购订单从大陆大部分转投到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导致越南等东南地区的土地价格比2003年已经涨了十几倍,已从当初的不足一万元一亩,涨到了至今的四十多万元以上一亩。



越南工业园区





以此为分水岭,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家居行业,特别是家具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全世界的家居产品生产基地,成了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中心。

也是从此之后,由于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家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家居产品出口企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有优势,中国家居产品的出口受到了重创。那些留在大陆以出口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不得不转型,一边继续艰难地出口家居产品,一边转型内销,积极地开拓国内市场。

从我国大陆转向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民营家居企业基本上不到转移总数量的10%,如果看今天的全球贸易环境,再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及家居行业生存环境,你会发现,2003年至2007年之间,我国的家居制造业,特别是民营家居企业放弃美国市场,放弃了巨大的海外发展机会。





越南工业园区的企业





我国家具企业要想海外纵横发展,必须要走出去,特别是家居制造产业,必须随着全球化的律动,将全产业链布局世界,才是占领国际市场的不二法宝。我国的家居产业再也回不到土地、人力、资源廉价,环保、劳保等政策宽松的时代了,而在制造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家具产业,在全球化分工协作、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理应看到我国家居行业泱泱大军的身影。

但接下来不是说家居制造企业没有机会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了,除继续向东南亚进军外,还有很多选择,如非洲、印度,甚至是美国,都是可以建立家具生产基地的,只是进军国际市场的门槛升高了,企业处于当下的困境中,进军的勇气也不足了。

据调查,我国实木家具用的木材60%以上来自非洲,非洲又是中国商品重要的出口大市场之一;印度人口仅次于我国,市场需求可想而知,但印度贸易政策变化多端;美国是全球家具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近几年又在力推制造业回流,这些方面都值得我国家居行业关注。





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





既然我国有庞大的家居产品制造能力,那么将产业国际化,将生产基地布局世界,保障产品行销世界,就应该是我国家居产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一。

2、“内移”方面

我国大陆的大部分民营家居企业丧失了进军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最佳机会之后转战内销,带给内销市场的最大变化是,产能严重过剩,迫使内销市场从竞争激烈逐渐演变为竞争惨烈。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形成行业内耗,严重削弱了行业的发展势头。

自从出口美国的家具遭遇倾销调查后,有很多单一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但由于单一出口型企业同内销型企业在设计研发和市场类型上的不同,单一出口型企业在刚开始转内销后,不少都出现了决心有多大,亏损就有多大的难堪场面,只有极少数企业转型初见成效。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内成本渐渐趋高,内销和外销一样,都变得不如从前,无论生产什么产品,盈利情况都一路下滑,企业经营如履薄冰。

2008年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外部需求下滑,出口型企业再次面临选择,要么转移到海外,继续寻求低成本制造,要么加大内销力度。

2008年后,国内市场竞争也逐渐变得惨烈。到2009年,市场回光返照式地好过一阵后,又开始萎靡不振,变得一年不如一年。也是在同一时期,一些转内销或一直内销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想离目标市场距离更近些,便开始向内地转移,甚至制定宏大的全国布局计划。于是,短短几年内,全国出现了100多家家居产业园,行业将其称之为家居行业均衡化现象。但至今,大多数产业园处于“烂尾”状态,都是浅尝辄止,虎头蛇尾,导致了转移企业和当地政府“两输”的局面。





国内某烂尾的工业园区





近十多年来,沿海一带等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居生产基地,受到当地经济结构调整治理的影响,家居产业将逐渐从不鼓励发展,到劝离,再到强制搬离的境地。如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对家居企业大多抱有这样的态度,致使很多企业,特别是企业形象欠佳、税收贡献不高、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要么关转,要么迁离,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内移是要有条件的,在转移承接地,尽管出现了100多个新兴家居产业园,但是由于被认为税收不高、环评难过、建厂手续复杂,产业链很难形成,大多数新兴产业园发展后劲不足,对企业吸引力不大。

像信阳家居小镇这样的新兴家居产业园,从开始建设到现在,热情不减、建园初心不改,成为新兴家居产业园的典范,还较为少见。

因此,整体来说,内地家居产业的成熟尚需时日。





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






二、国际布局尚处“婴儿姗姗学步”时期


中国家居产品行销全球,但国际渠道和品牌却受制于人久矣!极个别品牌独立投资海外建仓、建门店拓展市场,但出口总量极少,代表不了中国家居行业。更何况,在海外建仓的家居品牌,也多是以家居产品出口掩人耳目,实是为了转移资金和换取移民指标。

中国家居行业规模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在全球化的今天,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大陆,但出口产品却没有自主品牌,这是行业的最大风险。将中国家居产业多余产能布局在世界各地,继而以自主品牌进军当地区域市场,这是国际家居企业近几十年来通用的做法。产业依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生产,是低端产品的宿命。而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后,以品牌征战市场,才是企业的至高使命。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保障中国家居行业的利益最大化、安全最大化。

在海外以品牌征战市场,可分为两个方向,即产品自主品牌和渠道自有品牌。如果在海外有生产基地了,这两个方向相对来说都较为容易实现。

当然,中国家居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对国际渠道和产品品牌的把控,但必须要开始走这条路了。如惰而不争,何谈智慧?

反观国外家居品牌渠道商,如宜家家居卖场,在中国已经开了几十家,至今无人能比,其无论是在产品、在模式、在业绩上,中国同类企业与之相比都处于下风。当初宜家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解中国市场积累经验,连亏几年,以期蓄势待发,后来竟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一连开了几十家卖场,稳稳地占据了中国市场。





国内某地的宜家家居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大惑不解地告诉笔者:“我知道宜家的产品皆为中低档,但我们中国人却将其当作了高档产品买,我的太太就是,喜欢周末逛宜家,而每次周末逛宜家,都人满为患,令人称奇。”美国的雅丽家居企业在国际上也非常成功,在品牌渠道上在美国控制着近万家门店,在中国等其他国家也有工厂和门店。

国内家居卖场的一些巨头搞房地产倒是经验十足,但却以家居卖场作幌子,在地产上套取巨额汇报后,置卖场入驻商户利益于不顾,倒卖店铺,捆绑招租,牵着厂家的鼻子走,扰乱了行业秩序,严重损害了行业发展。但在进军国际市场上,却显得无计可施,甚至谨小慎微,胸无大志。时下的中国家居行业,就是缺少像宜家这样的企业。

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作比,很多企业以自主品牌已经攻破了西方最为强大的堡垒-----科技堡垒,并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甚至超越西方。

而中国的家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高端产品却鲜有企及,在渠道建设上因循守旧,长期赚取产业链低端极少利润,而到国际市场上一有点波澜涟漪,则就哭爹喊娘,希望国家给予补贴、给予政策支持,暴露了没有竞争力、没有风骨的软弱形象。

归根结底,中国家居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还是擅长于低成本的低能模式,尽管东南亚一带的家居产业已经形成国际买家的采购基地,也是世界家居行业的成本洼地,但中国的家居行业仍抱有相对低的成本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想法,仍不去升级现有竞争方式,害怕以渠道、品牌、高端产品涉足国际市场,俨然一群可爱的“阿斗”。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时代,作为劳动密集型、资源高度损耗型的家居产业,应该以产业链横亘世界的战略,赢取世界市场,而非长期在国内绞杀竞争,应该为其它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将产业比重向世界其它更适合、更需要的地方去倾斜,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家居生活体验店”走的仍是形式主义路线


家居产品同其它类别产品不太一样,由于其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甚至不可或缺,功能性达到一定标准后,还要彰显其文化性。在高端家居产品上,即便不是典藏品,就是日常生活直接使用的,其文化价值也应远远高于其功能性的价值,而让消费者满意的家居产品,则一定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消费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家居产品的功能性,但对其文化性却很难清晰的感知。或者说,消费者对家居产品所要表达的文化性的认知,是在其满足需求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慢慢感知,细细体验,渐渐使心灵和产品产生共鸣,然后才对产品感到满意,并最终唤起了购买欲望。因此,对家居产品“体验”氛围的营造,是家居产品展示销售的关键所在,不是简单的灯具、饰品、床品、隔断等家居产品的简单排列组合。

但目前的家居产品店面,90%以上属于简单的排列组合。如灯光尽管也有些体验感,但主要还是为照亮而用,非是为了营造氛围而设。现在市场上比比皆是的所谓的“家居生活体验馆”,也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其实并不具有真正的“文化性”体验感,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1、店面只有一种或几种产品出售,不全是售卖的,其它非卖类别产品只是为售卖产品作为烘托而存在的,如灯具就是为照明而存在,如果消费者看中非要选购,可能只能把现场的摘下来拿走,或等店面再次向灯具商下单后转卖给消费者,但由于不是批量存货且不作为店面销售产品,价格也绝不会便宜,质量和服务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再比如饰品,只是为了摆场衬托其它售卖品而存在,基本上都不具备功用价值,它们也无什么生产标准,以使用标准来衡量都是不合格产品,对家居安全也会产生隐患。

2、由于店面产品存在不完全售卖性,所以在供应链上,只有售卖品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因此,其它非卖品的质量服务等,基本上店面不能提供,或不能合格提供。这样以来,店面就会考虑成本,非卖品越便宜越好,标准和服务对于店面没有什么必要了。因此,店面的体验感就会存在虚假性,而消费者一旦有了体验共鸣感,却无法“整体下单”,导致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挫,常常有被愚弄的感觉。

3、在一个社会贫穷、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使用产品首先要考虑其功用性;在一个社会富裕、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使用产品很大程度上就会考虑文化性望;在一个物质丰富、人们文化素养较高的时代,产品的文化性就会成为第一考量,人们通常说的产品“流行风格”,就是产品的文化性被消费者集体认同的市场表现。

所以,在欧美,家居风格在一定时期内,流行趋势明显,主流风格路线清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具体体现。现在的中国,家居风格流行趋势正由混乱不堪,到渐渐清晰,到家居产品主流风格路线形成,到演变规律可察可循的局面,正在由注重形式向注重内涵转变,这也是对中国文化正在复兴的最好佐证。因此,“家居生活体验馆”也正在由过去的几分体验性,向着十分体验性转变,由虚假体验向着真实体验性转变。所以,修复形式主义的基因缺陷,中国家居企业才能真正蜕变,才能真正转型升级。


四、定制家居是行业和市场对“体验感”的一种极端追求


近十多年来,由木匠在居家装修现场定制产品,到装修公司小作坊定制工厂,再到今天的大规模定制企业,定制家居行业一骑绝尘,令人眼花缭乱地成长壮大起来。当一大批大定制企业浮现,于是乎许多企业言必谈定制了。






定制家居打造一站式解决概念





如果消费者希望完全满足自己对家居风格的追求,自己来组织产品和服务提供家居装修,那自身除了要具备鉴赏能力基础外,还要有另外三项能力:一是具备家居设计师的水准,二是要通晓家居产品采购的套路,三是要有足够的人脉拿到正常的价格。否者,将若干产品组合在一起的装修风格,则一定不是自己满意的,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眼高手低”。

消费者采购的产品和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因量少采购价也高出正常不少,特别是为异形空间和非标家居产品所付更是天价,因为这些东西多只为装修公司和设计师正常批量价销售。所以,消费者自己采购装修材料,自己组织人力装修,最终不仅要浪费掉大量的时间,还要付出超高的价格,最后得到一个不满意的结果。

定制家居的概念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随后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延伸出来的全屋定制概念更使企业和消费者趋之若鹜,成为这个时代家居行业快速增长的奇迹之一。回溯几个大型定制家居企业的创业历程,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从单一家居产品类到多品类发展起来的。

很多定制类企业顺应潮流,向全屋定制概念靠近,产品种类逐渐增多,逐渐向衣柜、橱柜、门窗、酒柜等家居全品类发展,希望做到全屋定制,做大企业。

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成家居全品类生产,因此所谓的“全屋定制”只是一个概念。不仅是全屋定制企业,就是单品类家居产品生产企业也很难做到“定制”。无论是“全屋定制”,或是“部分定制”,都仅是商业概念。准确地说,应该属于“标准模块之下的定制”,或者属于“在一定范围内选择的定制”。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制,是材料任选、风格任选的“个性化定制”,这同工业化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是矛盾的,没有任何实际可操作性。这种极端追求“体验感”的定制概念,有“唯利是图,过分包装”嫌疑。因此,只有回归理性,行业才能行之更远。

从工业制造方面来看,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定制概念,或尽可能接近地完成“全屋定制体验生活馆”概念,那产品品类就要尽可能多,如沙发、衣柜、橱柜、卫浴、门窗、地板、天花、灯具、软装等都要有,而且每个品类要多系列化,实现多种组合模块方案,增加产品的丰富度,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方案,特殊门类的产品如果不能生产,如卫浴、床垫等,还有配套的电器等都可联合其他专业生产企业,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定制。




某定制家居体验馆





而大企业、大批量、多品种生产,靠组合完成所谓的定制,一定程度上很难兼顾单一产品的个性和小批量生产,这也其实只是小企业的生存模式,即十足的个性化和小批量,是很难做好定制的。所以说,定制企业要么偏大,要么偏小,不大不小就要重点选择横向联合,这才是生存之道。

从渠道建设方面看,定制是一个联合、联盟、流通的概念。联合是指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产品协作互补;联盟是共同打造一个平台,各企业产品有机组合共同完成定制概念;流通是由一个代理商代理多家企业、多种产品后,自由组合成多个家居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小件异形产品可另建一个小型加工厂,单独生产配套,也可定向采购,但需要批量稍大。现在的设计师去做定制单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形式,他们不可能与多个制造企业建立采购关系,这样量小价格就高,供应链管理也很复杂,所以几近不可完成,因此只有寄托流通商,完成所谓的定制概念。

从服务转化方面看,“家居生活体验馆”是消费者理想的家,将在“家居生活体验馆”里的“整体风格”复制到消费者的家里,需要非常专业的服务人员去转化,需要半成品的现场加工安装、装修固定,完成现场产品组合及软装配饰。有了好产品、好设计,最后也还要看有没有好的施工服务,以便将其完美地转化成消费者理想的居家风格。

目前,一大批原来生产可移动标准家具的企业,由于涉足“定制”概念晚,被纯定制企业挤占了不少市场空间,正处于历史性的焦虑状态,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状态。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大规模定制企业的产品,档次远低于可移动标准家具生产企业的产品。大规模定制企业多采用刨花板、多层板、纤维板等作为定制材料,实木特别是名贵实木鲜有采用。不仅是用材,还有设计上也有欠缺,因为大规模定制企业的设计强调整体性,忽略了单一产品的设计,因此质感较差,表达出的定制氛围有点牵强,所以档次较低。

当然,不是说采用这些板材就不能生产高档家居产品,这里说的是中国家居行业的现状。因此,可移动标准化家具生产企业也不必焦虑,因为定制并不复杂,只是个工业系统问题,只要调整思路还是可以赶超的,比如渠道建设思路应尽早转变,形成终端门店定制概念。全友家私的成功转变转型,是行业泰斗级的领军实力典范,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学习范例。

定制家居由于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节奏,实现了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出现了后来居上的局面。但由于其极端的、不现实的需求,也即将迎来“价格战”时期,但之后终将回归理性,修复基因缺陷。对于这一点,行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五、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前景诱人,但实施困难


近几年,一批线上线下营销平台风声水起。可以说,继定制家居概念兴起后,中国家居行业的又一波浪潮正在袭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本来已经是负重前行,现在尝试新的模式又会增加新的负担。但新营销模式的出现,终归是利大于弊,所以不管有多困难,都要赶上,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

家具行业最初的线上电子商务,是从减少门店成本、处理积压货品和尾货开始的,消费者也是图便宜网上购买,以单品产品居多。随着网店数量越来越多,网店的生存也就越来越困难,甚至线上成本超过了线下成本,所以这种传统的老电商就渐渐失去了优势。这种1.0版传统的家具电子商务有三个特点,也是其生存基础:一是家具价格要低,二是要批量存货,三是要有足够的网络流量。只有做到了这三点,网店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盈利目标。

价格低,自然影响到产品质量。开始的时候,企业为回收资金,积压货品和尾货价格低是正常的。但如果要为网店专门生产,就只有对材料工艺等精打细算了,外加大批量生产,这样价格才能降到较低的状态。流量方面,一般的网店则需要先付电商平台一定的广告费用,才能获取足够多的流量。同电商平台有深层次合作的,一般都签有直接的流量大小付费多少的合作协议。这也是电商平台为打造家具板块,以吸引更过网店的营销经营策略。

对于大部分网店而言,这样的电商模式,网店成本其实已高过实体店成本了。约七、八年前,70%以上的家居企业把网店作为经营重点之一,培育专门的美编、摄影、跟单等,一般情况下,最少要投入数百万元以上,最终成功的却很少。后来,很多企业纷纷放弃了网店的经营。只有那些专门推出电商产品,由专业团队运营,或和电商平台有深度合作的才得以很好存活。






家具电商步履艰难





2.0版家具网店是线上线下结合运营,没有线下实体店,因为没有在某个固定区域确定的销售量,最后一公里服务依靠第三方网络来完成。没有线下实体店,也是电商的的本质,因为这样节约成本,可以降低销售价格,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大的网店则属于大企业,一般年销量能达到数亿,乃至几十亿,他们这时开始布局线下体验店,好让消费者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下门店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务。但这其中天然的缺陷是,这些网店的体验店同传统店面的体验感相比,岂止是相去甚远,简直就是相形见绌,没有吸引力。因此,以线下体验店配合线上销售的网店,目前仍是不入流的独立分支,和传统大卖场格格不入,甚至在同一卖场里和其他店铺相比也不甚相容,反而徒增了销售成本。

3.0版的家居电商,是目前由数据、云平台支撑的新零售,是多维立体平台模式,从产品层面,消费者不再是单选,也不是独立路线,而是平均最优选项,在产品的用材、工艺、设计方面,消费者可参与互动,是基于流行趋势和消费购买力的优选产品。其营销手段多样化,线上引流手段也多样化,工具层出不穷,服务更具专业化。

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家居产品的特殊性,家居产品的电商同其它小件商品、标准化商品不一样,如家居电商中间环节多、服务程序复杂、体验感流于形式、诚信度不够、画虎类猫者居多,特别是全屋定制概念,其体验感没有真实基础、玩弄概念等等都还是行业通病。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考验的是中国家居行业的纠错能力,基因修复能力。可以断言,以原有基因生存,肯定是适应不了新环境的。





创新的家具电商app界面设计示意图






六、中国家居产业存在严重的倒退风险


据珠三角地区一家居生产基地的一位企业家透露,他门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拟3-5年内让所有家居产品制造企业搬离。该地属于全国家具生产基地,家居企业多达数千家,产业经30多年的积累,产业链极其完善,这样一刀切让人五味杂陈。政府有如此大的决心离弃家居产业,除有了更好的产业发展方向外,也可见家居产业对当地的贡献,对当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已令政府很不满意。

珠三角的深圳、东莞等地区,数年前已开始限制家居产业的发展,在环保政策、土地等方面的审批达到前所未有的严格,很多企业已是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大部分企业规模在急剧减少,规模几千人的,减员至几百人,几百人的减少到几十人,有的企业干脆卖厂套现,脱离家具行业了。珠三角地区历经30余年培育起来的家居产业,产能在缩减,人员在流失,整个产业衰退下行已成定势。

且不说“外转”部分、“内移”部分发展得如何,还有沿海原有家居生产基地以外的“土族企业”成长起来了吗?新的家居产业基地成熟度又如何?因此,整个中国家居产业在被摊薄后,实际状况令人堪忧,发展前景渺茫。

以“内移”形成的新兴产业园为例,除一期规划3万多亩的信阳家居小镇等这样的产业园外,90%以上的新兴家居产业园处于休眠状态,发展缓慢,未老先衰,成了“侏儒”。原因有很多,具体为:

1、家居产业园的打造是一个长线,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产业配套才能基本完善,产业链才能初步形成。但是,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却将其作为“短线”来规划运作,这样干违反规律的事,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也只能是政府对产业园失去耐心、失去热情。一环套一环,这样前期入驻的企业也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制造业同房地产大不同,企业建成达产是一个“长线”过程,建厂、流水线安装、招工培训、产品试制、市场开发等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建设期和磨合期至少需要2年以上,并且还要数十家乃至数百家企业集聚,才能初见一个产业的雏形,这还是要在区域产业链完善的情况下,否则3-5年也很难产生效益。

2、地方财政及土地要素多不能支撑产业园的短期快速发展。家居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一个产业园初期至少需要万亩以上的土地,而多数地方的年用地指标只有几百亩,最多也只有几千亩,还不可能都给一个项目,因为一个地方每年有很多项目需要土地指标。再加上产业配套的道路、电路、通讯、供热、供汽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而短期内又没有税收回报,这也是各地家居产业园难以建成的根本原因。

3、环保重压的影响。5年前,家居企业转移到内地还颇受欢迎,现在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很多地方也不愿接纳家居企业的迁移,因为家居企业普遍存在的油漆生产环节让地方政府很头疼,他们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治理好环境,而小企业则根本治理不好,甚至把家居企业定位为“小、散、乱、污”类,闻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如此这般,内地家居产业园的发展又何从谈起。

4、投资企业自身也有很大问题,因为他们无限度地希望政府给予优惠条件,甚至要政府财政借款、担保借款,而在企业建设速度上,却故意放慢。在用地上,也是实用100亩地,却非要申报300亩,而用地成本每亩要数十万元。但这样圈地不建,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长期闲置,上级政府还要问责,就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麻烦。有的投资商醉心于商业用地的开发,建工厂要求政府配商业。特别是大企业,讨要的商业用地数量惊人。因为商业用地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一旦利益兑现,投资就能回本盈利。而在工厂建设上,就找各种理由不断拖延,同政府打起太极,也令政府非常讨厌。

这样,当沿海等原有家居生产基地在快速衰减的时候,内地的家居产业成长却很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珠三角著名家居制造企业A家家居的老板说过,目前来看,想向内地转移的企业很多,但就产业链的完善看,还是珠三角最适合家居企业的生存,内地家居产业基地产业链尚需时日完善。

因此,整个中国家居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倒退风险,中国家居行业基因退化风险正在逼近。

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环境巨烈的变化之后,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就会消失,无论过去它是多么强大。物种的基因在变化着,环境在变化着,生物不停地在进化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中国家居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层次变化,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为了适应环境,更好的发展下去,中国家居行业存在的基因缺陷也必须修正过来,以适应新的环境。

大变异、大变革、大变局之后,总有最美的风景可以看到!






640.webp.jpg

微信图片_20200306184114.jpg

微信用济南青岛gif_画板-1-副本.gif

Backup_of_米兰游学观展之旅.jpg

新零售 大展贸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博天国际 用生命成就客户

点击欣赏精彩视






仁豪家居 你对我很重要

点击欣赏精彩视



简爱家居掌舵人罗辑俐女士

帮助别人 成就自己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晚安家居.jpg

640.webp.jpg

名家具展.jpg

西安家具展.jpg

济南广告.jpg

640.webp.jpg

城市之窗.jpg

image.png



还没有留言,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