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家具报道

未来办公空间是怎么样的?今年3月深圳国际工作环境应用展揭秘答案

家具要闻 | 来源:第一财经,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暨深圳家具展 | 2021-06-19

前言:2021年3月17-21日,2021(深圳)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隆重举办,本次盛会联合国际设计机构、办公家具品牌及房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以“治愈·归属”为主题,共同呈现办公行业观察,探讨未来办公的关键趋势。

未来办公空间是怎么样的?今年3月深圳国际工作环境应用展揭秘答案

2021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回顾:活力大湾区,未来办公新主场


前言:2021年3月17-21日,2021(深圳)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隆重举办,本次盛会联合国际设计机构、办公家具品牌及房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以“治愈·归属”为主题,共同呈现办公行业观察,探讨未来办公的关键趋势。

本文是来自财经专业媒体第一财经的现场报道,文章通过多个角度和采访及观察,深度剖析和呈现了本届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的国际化、创新性以及前瞻视野。

同时,2022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已全面启动招展,如有意向,可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链接,马上获取快速参展通道。

▲点击视频,直击2021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


“这椅子占地不大,买一张放在阳台上,就这样躺着,面朝大海,想想就很舒服!”看着眼前这款阿基米德“零重力”办公椅,两位女性参观者感叹道。

在今年3月17日至21日举办的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7号馆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上,这款办公椅首次面向国内参观者亮相。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参观者体验阿基米德“零重力”办公椅

阿基米德的展位被布置成月球的模样,展位过道被设计成“太空舱”,身着“宇航服”的工作人员为来往参观者讲解,为了模拟月球表面的效果,连地板也铺上专门订制的月球地毯。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阿基米德品牌展位

“我们在办公椅的座垫部分加入了139组独立弹簧,工艺比一款席梦思更复杂。”穿着“宇航服”的创始人椅魔对第一财经介绍说。

展会上,像这样极具创意的国内外家具和设计品牌还有很多。日本办公家具品牌Okamura的展位围绕“多样化”这一主题展开,在该品牌看来,工作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办公室所承担的角色发生了极大变化,办公空间的设计不再是唯一解。为呼应这一主题,Okamura带来了Cynara、Finora、Drape和Oree等新产品。其中,人体工学椅Cynara是这家公司今年推出的全新产品,其造型以日式弓箭为灵感,柔性框架易于弯曲,能很好地支撑运动并保证舒适感。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Okamura展位

鹅黄色外立面围成的个人办公舱“Drape”也是Okamura本次展会的亮点,这款产品最小占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可以非常便捷地被放置于任意空间内。半封闭的设计在保证通风的同时,也具备极佳的隔音效果,适用于开放办公空间内的个性化办公需求。
 


▲Okamura个人办公舱“Drape”(最右)

不只是Okamura,在美国品牌海沃氏的展位,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类办公舱的身影——一间由玻璃门与乳白色墙体构成的小隔间将外界噪音完全隔开,门里门外仿佛两个世界。

事实上,作为一类灵活、可定制的办公空间,办公舱正成为许多家具公司和设计品牌关注的新焦点。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办公舱可以为单个员工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员工可以在此专注地工作,也可以接听电话会议或参与线上研讨会,空间较大的办公舱同时适用于多人会议。报告指出,疫情暴发以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办公与健康的关系,这或将促使办公舱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海沃氏展位

在海沃氏的展位上,由设计师Patricia Urquiola与海沃氏共同设计的Cabana Lounge也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问询。这款产品诞生于设计师对工作中人们的观察,垂直的沙发靠背和较浅的座位深度有助于员工保持积极的办公姿势,模块化的沙发和高背、低背设计创造出生动的视觉层次,利于人们来到这里展开沟通协作。
 


▲海沃氏Cabana Lounge产品

“如今,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成为职场主力军,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对灵活办公、ABW(Activity Based Working)式办公等新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影响了我们的产品设计理念。”海沃氏中国华东和华南地区销售总经理赵园对第一财经解释称。



在受访过程中,不论是本土家具品牌亦或国外企业,都对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深圳速度”成为了被屡次提及的话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性重要城市,深圳的城市产业发展到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都在经历重大变革。

这样的变革表现在数字上:去年12月,58同城、安居客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商业地产报告》,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GDP达116385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11.7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2019年为16.15万元,约为当年全国人均GDP的2.3倍。

Okamura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这家公司曾在2004年左右进入中国,但主要业务大多围绕江浙沪地区的日企展开,大约在三年前,Okamura才以经销商形式进入华南市场。
 


▲Okamura本次在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中,吸引了不少观者驻足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中国最多的家具加工厂,市场竞争形势也很激烈,但其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相对来说,华东市场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缓,所以我们也在寻找下一个目标。”Okamura中国区市场营销总监釜泽裕也告诉第一财经,他们目前也在拓展业务对象,期望能和腾讯、平安、万科、华为等大公司达成合作。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外资家具品牌,海沃氏也表示,相较于已经成熟的华东市场,华南市场还大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激发了市场活力,一大批软硬件独角兽涌现出来,这对我们家具品牌来说也意味着更多机会。”赵园说。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深圳标准认证专区,也在用更高标准让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市场,形成良性竞争
 

高速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企业转型,企业主和员工的需求变化同样会反映在办公空间上。据椅魔观察,早在四五年前,许多外资企业,他们更愿意为员工购置高档办公椅。如今,深圳大量处于上升期的国内企业改变了市场格局,“现在深圳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企业对员工福利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椅魔感叹道。



正如光明总是伴随着阴影,城市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是超过负载的土地承载量。深圳一直是一个缺地的城市,以住房为例,恒大研究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深圳人均居住面积仅22平方米,远低于全国城镇人均的39平方米。

包括深圳在内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在面临用地成本变高,土地边际效益递减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大湾区的空间和设计趋势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

本次展会上,一场以大湾区商办地产和工作环境设计为主题的论坛,将这一话题推到了公共视野中。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中国大湾区商办地产暨工作环境设计”论坛现场

“目前土地经济已经达到临界点,我们不可能永远延续这样的思路。以深圳为例,龙岗已经建了很多写字楼,但现在的写字楼出租很难,租金在下降,如果我们现在再去盖大规模的商办综合体,如果仅仅是量的累加,将来恐怕很难租出去,因为它的价值很低。”在论坛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张宇星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张宇星看来,谈及城市设计的当代性,必须考虑到土地经济向空间经济的转向。土地经济的基本逻辑,指的是一个房地产或者写字楼能租多少钱,与它所处在这个城市里的位置,以及这个城市在区域里的位置、这个区域在全球的位置相关。但这条价值链存在着控制与反噬,在土地经济逻辑支配下,原本的偏远地区就要做更高等级的开发,拆掉原来的楼去建更高的楼,最终城市会全都是高楼大厦,其成本、多样性就会受到损害。

从土地经济到空间经济的思路转向,或许能给商办地产从业者和空间设计师一些新的启发。和北京、上海不同,深圳的城中村几乎占到了城市住房总面积的54%,这些错综复杂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物构成了深圳的城市肌理,如何在考虑城中村的基础上思考空间和设计新趋势,是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阵痛”式命题。

“商办地产可以选择以城中村为据点,在它的边上盖写字楼,大量白领可以住在城中村里,如今深圳下沙村就是这样。还有一种发展方向,是对现有的城中村进行微改造,而非大拆大建,然后让商业地产进入城中村。比如由万科牵头改建的深圳南头古城,他们请设计师改造‘握手楼’,立面只是做了一些简单更换,但内部引入了办公、商业、娱乐等大量业态,这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张宇星对第一财经表示,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是两种思路的融合,原有的土地经济模式依然存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

按照空间经济的逻辑,未来吸引员工来写字楼的一定是其本身的多元属性,这意味着写字楼在工作的意义之外,还需承载休憩、娱乐等更丰富的功能。这正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一些办公家具企业正致力于这一目标,让工作场所本身变得更具吸引力。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中的NO COFFEE,NO WORK!项目是一次糅杂了时尚生活、休闲娱乐的咖啡工作间,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体验

不过,好的空间设计(包括家具设计)并不一定能让业主买单,在业主、设计师和用户共同构成的多方链条中,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能不能把空间设计的价值传递给我们的下游企业,他们愿不愿意为设计真金白银付费,如果愿意,链条才能打得通,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星河产业常务副总裁、星河资本合伙人阎镜予博士表示,从商办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这样的矛盾常有,而且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阎镜予博士强调,空间设计在引领文化发展的同时不能过度超前,否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地。他举例称,美国的联合办公孵化器是美国人开放、乐于交流的表征,但这样的设计挪到中国并不一定适用,如果强行将国外的理念植入本地设计,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
 


▲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工作盒子项目中AECOM以“破茧”为概念的未来工作空间,也带来全新的设计命题

在如今的商办地产和空间设计领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已是常态,这需要设计者在吸纳新思潮的同时兼顾本地性。目前看来,一些品牌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我们这种灵活、开放的办公模式是很多国内企业想要推广的方向,但他们在内部实践的时候往往发现阻力很大,很多老员工可能已经习惯了私密感较强的传统办公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去寻找一个平衡点,将两种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赵园说。

还没有留言,快来抢沙发吧